据央行9日公布的11月金融数据显示,社融数据、新增人民币贷款数据止跌反弹,狭义货币供应量M1增速攀升至10%,创下34个月新高。其中,中国1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21300亿元,预期20750亿元,前值14200亿元。
业内人士普遍认为,由于近期经济修复势头较强,加之政策面引导金融资源加大对制造业投资支持力度,11月非金融企业中长期贷款保持较大幅度的同比多增势头;且受贴现率偏高影响,11月新增企业票据融资或将维持负值。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表示,信贷、政府债券、票据融资、存款类金融机构资产支持证券、直接融资是新增社会融资规模的主要支撑。
统计数据显示,11月末,本外币贷款余额177.44万亿元,同比增长12.6%。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171.49万亿元,同比增长12.8%,增速比上月末低0.1个百分点,比上年同期高0.4个百分点。1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.43万亿元,同比多增456亿元。分部门看,住户部门贷款增加7534亿元,其中,短期贷款增加2486亿元,中长期贷款增加5049亿元;企(事)业单位贷款增加7812亿元,其中,短期贷款增加734亿元,中长期贷款增加5887亿元,票据融资增加804亿元;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1042亿元。
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,由于近期消费升温明显,居民短贷环比有明显增长,同比也有望恢复多增局面;不过,在房地产调控加码背景下,以房贷为主的居民中长期贷款预计将延续10月以来的增速下行势头。
王青表示,新增社融方面,11月除贷款同比多增外,受国债净融资规模上升推动,11月政府债券融资或达到3200亿元左右,比上年同期多增约1500亿元。不过受近期债市违约事件影响,11月企业债券融资将有所下滑。此外,受房地产调控收紧影响,信托贷款等表外融资仍将延续萎缩态势。值得一提的是,11月资产证券化规模上升明显,或对社融有一定推升作用。
数据显示,11月末,广义货币(M2)余额217.2万亿元,同比增长10.7%,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.2个和2.5个百分点;狭义货币(M1)余额61.86万亿元,同比增长10%,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.9个和6.5个百分点;流通中货币(M0)余额8.16万亿元,同比增长10.3%。当月净投放现金557亿元。
业内人士指出,在新增信贷的支撑下,M2同样回升,11月M2-M1剪刀差大幅收窄,增速超预期。兴业研究认为,10月财政存款超季节性增长导致M2同比出现回落。进入11月后,财政投放进度有望加快,政府债券融资规模也有所回落,或使M2同比上升。
瑞达期货表示,11月金融数据基本符合预期,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正在不断缩减,符合货币政策走向中性的趋势。从基本面上看,国内经济逐步回归常态,利于国内退出宽松货币政策,而货币政策基调已经转向中性。受信贷与社融规模大增、专项债额度增加并提前发行、财政赤字率提高等影响,国内经济四季度将继续反弹,年内正增长基本无忧。但收入约束消费,强势外需缺乏可持续性,且疫情二次爆发的风险犹存,复苏态势仍面临考验。